随着垃圾分类在全国加速推进,“新时尚”带来的产业“新蓝海”悄然而至,由此催生的新产品、新职业和新投资正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
垃圾分类带火新产品
在垃圾分类方面,尽管各地的分类方法略有不同,但干湿分离、把厨余垃圾单独处理,是一个共同趋势。
统计显示,在天猫平台,分类垃圾桶 6 月销售额同比增长 500%以上。记者查询发现,一款售价 39 元到 49 元的脚踏型分类垃圾桶累计有 7726 人付款。垃圾桶有分类功能,垃圾袋也告别千篇一律的黑色,变得多彩起来。在淘宝平台上,一款售价 15 元左右 120 只的彩色垃圾袋,累计 1045 人付款。买家留言说:“四种颜色对应四种分类,卖家好会抓热点……”
强制垃圾分类后,投放湿垃圾需要破袋处理。为了省麻烦,部分市民希望减少厨余垃圾产生量,这意外带火了一款小众商品——厨余垃圾粉碎机。
某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5 月份平台厨余垃圾粉碎机销量为 7830 台,6 月份销量猛增至 23076 台,环比增长 195%。
垃圾分类的热潮还进入了早教领域。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垃圾分类玩具”,销量排行第一的是一款垃圾桶带卡片早教玩具。幼儿按照每张卡片上的垃圾类型,将卡片投入相应的玩具垃圾桶,在游戏中学到垃圾分类的知识。
垃圾分类催生新职业
打开支付宝,搜索小程序“垃圾分类回收”,选择回收种类“废旧衣物”,然后拍照、预约时间。3 小时后,家住上海闵行区报春路的市民李小姐就将打包好的两袋废旧衣物交给上门的代收废品网约工王皓辉。
王皓辉表示,上门回收只是第一步。当他回到工作网点后,还需要对回收物品进行仔细挑选分类,送到不同工厂进行资源化利用。“我每天可以接到 20 单左右的预约。”王皓辉说。
废品上门回收员罗琦说:“别看收垃圾好像很脏,其实是一个朝阳行业、绿色产业,我们工作辛苦一点,月入过万不是问题。”
垃圾分类带动新基建投资
“我前面分好了,垃圾车一来又倒在一起拉走了”——过去推进垃圾分类的一大障碍,就是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能力不够,未能形成闭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市民分类的积极性。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以高标准的末端处置来呼应严格的前端分类。
来自住建部的消息显示,46 个重点城市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系统正在逐步建立,已配备厨余垃圾运输车近 5000 辆,有害垃圾运输车近 1000 辆,未来将继续投入 213 亿元加快处理设施建设,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
产品推荐 | ||
![]() |
![]() |
![]() |
![]() |
![]() |
![]() |
![]() |
![]() |
![]() |